OK软件园:致力做最新最全的手机游戏网站。
您的位置:OK软件园热点新闻 → 正文

大约在2017年微软推出小冰的时候,我曾认为与人工智能进行情感交流是件相当愚蠢的事情。当时很多人试图从那些前言不搭后语的回复中寻找所谓的哲理,现在看来实在有些可笑。

然而近几年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聊天软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AI不仅能进行流畅自然的对话,在提供情绪价值方面甚至可能超越现实中的朋友。它们不仅能够准确理解并肯定用户的情绪,还能给出既实用又顾及感受的建议,作为倾诉对象确实相当合适。

这引发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你会愿意专门付费使用AI伴侣类应用来获得陪伴吗?最近我注意到不少游戏公司都在布局这个领域。比如网易今年推出的《破次元恋人》,腾讯去年转向海外市场的《未伴》,获得多家游戏公司投资的MiniMax旗下产品《星野》和海外版《talkie》,以及近期游戏媒体报道的由《奇点时代》团队开发的《奇点chat》等。

必须承认,当我看到游戏媒体将《奇点chat》与米哈游的《星之低语》相提并论时,第一反应是觉得相当荒谬。经过深入了解后,这种看法依然没有改变。不过这个对比倒是让我注意到了AI聊天这个新兴领域的创业者们。

说到《星之低语》,这款游戏两周前公布了试玩片段。根据官方Discord社区的反馈,目前最受好评的是其语音输入后角色能够做出相应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这种拟真交互确实提升了沉浸感。但即便是米哈游这样的技术实力派,产品仍存在响应延迟、对话不精准等技术问题,这些都会影响用户体验。

本质上,《星之低语》是一款采用新颖交互方式的解谜逃脱游戏。虽然支持自由对话,但最终目标始终是逃脱求生,游戏中的AI角色也会主动引导话题回归主线。这与纯粹以陪伴聊天为目的的AI软件有着本质区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类AI聊天软件大多采用付费模式,其定价在我看来与氪金抽卡游戏不相上下。

海外市场的AI伴侣应用更加丰富,由于监管相对宽松,聊天内容也更加开放。而国内产品则各有侧重,有的主打角色扮演,有的专注情感陪伴,并会通过更新来防止用户将AI调教成特定角色。整体而言,这些产品给我的感觉像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ChatGPT。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我注意到《奇点时代》创始人张筱帆的相关采访。他在2024年再次创业,并在B站发布了3D AI伴侣《EVE》的演示视频。相比以文字聊天为主的《奇点chat》,《EVE》凭借3D形象确实带来了更强的真实交互感。

坦白说,我对《奇点时代》这款游戏并无好感。正如张筱帆曾评价《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不算真正的游戏,在我看来他的互联网产品走的也是一条相当激进的路线。此前我曾质疑《奇点时代》使用日本galgame版权音乐的问题,不知这款年收入2亿的游戏是否已解决版权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张筱帆在采访中提到"将前女友的照片和声音导入AI,5秒钟就能复刻出来",这种言论暴露出的法律和道德风险连主持人都忍不住打断提醒。

从技术层面看,AI伴侣确实可行;从情感价值看,市场需求确实存在;从商业角度看,盈利模式确实成立。但真正的问题在于:这种"陪伴"是真实的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现实中确实存在缺乏主见的人,但AI模拟出的"人格"又算什么呢?张筱帆强调他的AI不会一味迎合用户,过激言论会导致被拉黑,这个设计在《奇点chat》中也有体现。我们正在用"更真实的虚拟"来模拟真实,但核心问题始终存在:我们都知道它是假的。

或许有人会说"假的又如何?"确实,如果用户只是追求情感陪伴,似乎没有理由指责他们沉浸在这种快乐中。就像某些可能被滥用的止痛药,或者更健康一些?我无法确定。值得思考的是,当AI能够提供更好的陪伴体验时,现实中的亲密关系是否会受到冲击?无论如何,AI伴侣时代已经到来,而且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它们将以何种方式进入大众视野?人们又会如何接受?现在的我还难以想象,但答案揭晓的时刻应该不会太远,或许在某些群体中,改变已经发生了。

在这个AI时代,网络上任何"看似很有道理"的言论,其背后真实人类的参与程度都变得值得怀疑了。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深远。